紫錐花(purple coneflower)為北美原生之多年生菊科植物,可供藥用及觀賞利用。

  紫錐花自20世紀初期即開始即被廣泛應用作為藥用用途。外用為治療蛇、昆蟲咬傷、皮膚外傷(Busing, 1952; Hill et al., 1996),內服則用為治療感冒、咳嗽、喉嚨痛、抗病毒感染及抗發炎等用途(Hobbs, 1989, 1994)。近年來在德國經實驗室與臨床研究已證實紫錐花對人體之免疫力、抗病毒性及抗細菌性有益(Bauer abd Wagner, 1991; Bodinet and Beuscher, 1991; Boddinet et al., 1993; Parnharm, 1996)。紫錐花目前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、加拿大、挪威、羅馬尼亞、芬蘭、俄羅斯及紐西蘭等均進行研究中。

  近年來在歐洲及北美紫錐花之消費急遽增加(Rawls, 1996),並成為北美銷售最佳之健康食品,美國藥草市場佔有率約9.9% (Rawls, 1996)。栽培種以E. purpurea 佔80%,E. angustifolia佔20%。E. purpurea種花型美觀並廣為園藝栽培觀賞用(Brown, 1986),主要作為切花用(Starman et al., 1995)。

  本場自國外引進E. purpurea品種,於89年4月開始試種,至10月達開花期,每株花枝數平均3~5枝,每株花期達2個月,單枝花期約兩星期,可收穫種子。90年春作落葉後,萌發新芽,3月上旬開始陸續開花。相關的農藝性狀、適應性、栽培管理方法及其發展與利用之潛能,正進行調查評估中。

 

植物分類與特性

  紫錐花屬有九個種類(Species),其中E. purpurea (L.) Moench ,E. angustifolia D.C. 及E. pallida Nutt.為廣泛栽培之種類。

   紫錐花為一種可越冬(-25至-40℃)及耐旱性植物(Chapman and Auge, 1994; Mcgregor, 1968)。會產生強壯、毛狀單一或分枝性之花莖,長約30~100公分。葉片約15~30公分,卵狀披針形,葉片粗糙,3~5脈。上部葉片無柄,下部葉 片則具5至27公分之葉柄(Mcgregor, 1968; Oliver et al., 1995)。

   不同種類紫錐花有不同之根部型態,有主根或鬚根狀之變異(Awang and Kindack, 1991; Foster, 1991)。種植後於第二年或第三年夏初或初秋開花。但有時於提早於早春種植時第一年即開花。成熟植株開花自夏初至早秋季節,每株開一朵以上之花。花朵開 於莖頂,為放射碟狀(花瓣直舌狀基部2~3缺刻,花瓣著生於頭狀基部(Mcgregor, 1968; Hobbs, 1994)。放射狀花瓣顏色變異範圍自粉紅、玫瑰紅至紫色。Mcgregor (1968)指出紫錐花為自交不合和性。放射狀花為不稔性,碟狀花則可稔。

 

栽培方法

  以往紫錐花係採自野生植株,唯目前已無法應付市場大量的原料需求。因此經濟栽培已開始進行研究。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影響生長、產量或化學成分之栽培技術資料供參考。Hobbs (1989)指出E. angustifolia D.C.較之E. purpurea (L.)具耐旱性,但是對pH值和土壤水分較為敏感性。根據Li (1998)指出紫錐花適當的栽培技術與管理之下,應可提高有效成分之含量。繁殖方法:紫錐花可以種子,根冠分枝及根部繁殖。原生之紫錐花生長於貧瘠、硬 質土壤及全日照環境。栽培時可選擇肥沃、排水良好之沙壤土,pH值6~7,營養需求之資料則相當缺乏,有待研究。栽培時可在苗期於室內培育,春季移植田 間,平床栽培,株距30公分,行距120公分,通常根部須3-4年栽培才能應用。病害似乎不嚴重,僅少數蟲害之報告。本場初步觀察可於秋作栽培,且能採收 種子,目前正進行春作及夏作栽培試驗。春作於二月份播種栽培,現已屆開花期。

 

收穫及附加價值產品

   紫錐花之活性成份含量最高部位為花器、葉片及根部。目前缺乏收穫時期對根部之活性成份含量影響報告。通常根部於秋季收穫,而後以自然風乾或熱風乾燥。花 器則於授粉前離地20cm收割。葉片據稱亦具活性成份,目前在美國與加拿大銷售之健康食品,係以乾燥之根部製成膠囊、藥丸、粗萃取物或酊劑(水煮液)銷 售。另在德國已製成針劑使用,紫錐花同時可與其它藥草混合使用。

 

化學成份與活性作用

  紫錐花含有烷醯胺(alkylamide),咖啡酸萃取物(Caffericyacid)、多糖類(polysaccharids)、聚乙炔(polyacetylenes)等重要的活性成份,含量依品種而異。精油(或揮發性油)含量,植株約0.1~0.2% (乾物)、富含茨醇(冰片,borneol)及α-蒎稀(α-pinene),可於化妝品工業上應用。紫錐花素(Echinacin)具有殺除蚊子幼蟲效果。

 

藥用價值

   紫錐花於本世紀初被使用為保健藥品,其酊劑或粗萃取物已被用於治療蟲咬、蛇蛟及外傷。從藥用觀點,其活性成份包括多糖類、類黃素、咖啡酸萃取物、精油、 聚乙炔及烷醯胺等。水溶性的多糖類已被分離作為提高免疫力及抗發炎之效果。咖啡酸萃取物,據信為紫錐花最重要的藥理作用成份,Cichoric酸及綠原酸 (Chlorogenic acid)已被分離出,並發現具藥理活性。

  Echinacin為E. purpurea的萃取物,已被用於獸醫用藥品,用來增進小女牛之生殖力、產後期及治療牛的乳腺炎用途。

   報導指出根據超過500位學者自化學、藥理學和臨床研究結果已粗具完整報告。紫錐花目前一致被證實之作用為刺激吞噬作用(phagocytosis), 即提高白血球和淋巴球(細胞)對侵入人體之有機體具抵抗性。特別之作用為1.增加與提升免疫系統細胞之數目與活力,包括抗腫瘤細胞。2.促進T-細胞活 性。3.刺激組織之再生治療傷害。4.降低關節炎和皮膚炎之狀況。5.溫和之抗生物作用:靜止細菌作用、抗病毒、抗真菌等。6.抑制細菌之玻尿酸酵素 (hyaluronidase),幫助健康細胞抵抗細菌之侵襲。

 

特殊之研究成果

  臨床研究:依據Jurcic et al. (1989)報告指出超過五年之試驗發現紫錐花之萃取物可增加50%~120%之免疫作用。Brauning et al. (1992) 臨床研究紫錐花之萃取物顯著提升對流行性感冒之抗性,減低淋巴腺膨大、鼻腔炎和頭痛症狀。Wacker & Hilbig (1978)臨床報告指出4500位具皮膚炎之病人,包括牛皮癬,約85%以紫錐花膏藥獲得治癒效果。另研究發現紫錐花之萃取物可增加白血球之吞噬作用20~40%。

 

安全性與副作用

  紫錐花至目前為止具有高度之安全性且無毒性副作用之報告出現,大多數人均可服用。然若為漸進系統性及自動免疫失調者,如結核病、連結組織失調、膠原纖維症,與他相關症狀如狼瘡症則不宜服用。紫錐花所含成分和上述病症的用藥產生拮抗作用。孕婦禁止服用。

  紫錐花的根是歐洲和美洲傳統之藥草。迄今,幾乎全株可用,包括根、葉、花和種子。商業生產上以乾燥之根或葉片,液體淬取物,粉末、膠囊與藥丸、乳霜與藥膏等產品上市。在歐洲國家紫錐花製品為被認可之藥劑。

  以藥用用途使用必須強調之要點為紫錐花長期服用會導致無效,最長服用期間為6~8週。

  最後必須注意的是紫錐花不能取代必須治療之藥物。因此,本文中之資料,僅供學術研究參考,在此不鼓勵做為疾病發生之參考依據。若有相關之疾病發生,應先找尋醫療諮詢後,遵照醫生指示使用。

 

(文章來源:臺中區農業改良場)

 

💖💖 紫錐花茶傳送門 >> https://goo.gl/wYuetc
💖💖  加LINE好友 >> https://goo.gl/rAJLH3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朕心悅樂活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