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如何命名

中藥的命名,除了少數不明原意的名稱外,絕大多數名字都有一定的來歷和意義,我們大致可以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。

 

以地道藥材的產地而命名:

如黨參以上黨所產者佳而得名,川芎、川貝、川連等都因產於四川而得名,阿膠原產地在山東阿縣;此外,尚有巴豆、蜀椒及遼細辛等,也都是因產地而命名。

以顏色而命名:

中藥多為原料生藥,具有各種天然顏色,因此得名。以色白得名如白芷、白薇;以色青得名如青蒿、青黛;以色赤得名如赤芍、紅花;以色黑得名如玄參、黑芝麻;以色黃得名如黃連、大黃等。

以形態而命名:

因原植物或生藥的形態不同命名,如牛膝因其莖節膨大如牛的膝關節而得名;白頭翁因其莖葉有白毛如老人白髮而得名;人參因其根像人形而得名;大腹皮形似大腹,善治大腹水腫。

以氣味而命名:

不少中藥具有特殊的香氣和滋味,有的常根據其氣味的特點而命名,如木香、茴香、丁香;還有苦參之苦,細辛之辛以及酸棗仁、苦菜、甘草、五味子等都因其味而得名。

以生長特性而命名:

如夏枯草,夏至後花葉會枯萎;忍冬的葉,經冬不凋;半夏的塊莖成熟於仲夏;桑寄生在桑樹上寄生。

以性能功效而命名:

有些中藥是根據其性能的特點命名的。如防風能防治諸種風病;益母草效能針對婦女的某些疾病;續斷可續筋骨,多用於筋骨扭傷等。

以入藥部位而命名:

中藥雖有用全株的、但大多僅使用其花、葉、根、莖、果實或種子入藥,因而在植物方面,花朵入藥有金銀花、菊花、槐花;以葉片部位入藥有紫蘇葉、淡竹葉、冬桑葉、枇杷葉;以根部入藥有葛根、芫花根;以種子果實入藥有蓮子、枸杞子;以莖枝部位入藥有桂枝、桑枝。其他在動物方面有:蟬蛻、蛇蛻、鱉甲、鹿茸、海馬、蛤蟆油、猴棗等。

以人名而命名:

一部分中藥以發現者或最初使用者的姓名作為藥名。如古時有個叫杜仲的人經常服用此藥而得道成仙,因而得名;有一醫生為郭使君,因善用此藥材幫小孩子治病,所以稱使君子。

沿用譯名:

如訶黎勒、曼陀羅、婆羅得、菴摩勒等。但也有冠以番、胡字樣的,如番木鱉、胡椒等,其用意似在表明這些藥當初並非國產。

 

本文由《人類智庫》出版社提供,摘錄自《中藥材食補養生圖典》一書,原著為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。

(文章來源:華人健康網)

arrow
arrow

    朕心悅樂活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